好看书吧

分节阅读 1216

《将血》转载请注明来源:好看书吧haokanshuba.com

d将,差不多都在琢磨着,冬天来临,天气日寒,看来,今年的战事,应该是到结束的时候了。

这些人都深知北方天气到底有多严酷,而且,再往北就是辽东,据说那里,到了冬日,便是漫山皆白,滴水成冰,对大军征战而言,极为不利。

赵石身旁站着的,自然是张锋聚,段从文两人。

这两位年纪相仿,都处在人生最有滋味儿的时候,手握兵权,功成名就,大秦能比得过他们的军中将领,已是不出五指之数。

不过,经过古北口一场战事,张锋聚看上去黑瘦黑瘦的,头发也白了许多,看着比段从文可要老相的多了。

身后都是军中大将,但这三位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分明。

而他们三个,都是老伙计了,虽说这些年,各有际遇,官职也有高有低,功勋更不相同。

但这三人,当年却都是出自京师羽林军当中,多年过去,赵石自不待言,其他两人,也没多少含糊之处,尽都是手握兵权的一方重将了。

言谈之间,也很随意。

只是段从文这些年辗转来去,在赵石面前,总归有些拘谨而已,这也是他,不顾赵石想让他留在后面,掌管大军主力,而是一力请命,骑军尽出,随在了赵石身边的缘故之一

为的不是抢功,而是想和大帅相聚一些时日,表表忠心,叙叙旧日情谊的意思在里面。

效果很不错,这些日子,虽说只能纵马疾驰,率军急行,劳苦异常,但却真好像回到了当年大军东出,随大帅征战河中的日子了,什么都不用多想,只需按照大帅军令行事

回想这些年来的宦海沉浮,段从文也是感慨良多。

王胜保,陆相,甚或是在身后领兵的种怀,这些后进之人,如今却都头角峥嵘,纷纷赶了上来,而相处日久,却是感觉到自己有些老了,和这些人有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

他总感觉,这些人有些不对,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最终,也只能归于新旧交替,一代新人换旧人的缘故了。

张锋聚此时却没段从文那么多的感慨,经过这一战,虽然忧劳几月,身体有些撑不住了,但所有的精气神儿好像都被激发了出来。

此时,他便遥望北方群山,拍打着城墙,大笑道:“大哥,过了这燕山,便是辽东,据说当年隋帝屡伐高丽,在辽东没少吃了苦头,唐时,也在这里流了不少的血,现在咱们到了这儿,可不能想前人般,空手而回。。。。。。”

“就是不知道,木华黎那小子,现在带兵到了哪儿,要是被他抢了头功,小弟可就不甘心的紧了。。。。。。”

段从文在旁边呲牙一笑,“木将军现在恐怕已经入了上京城,不甘心,也没辙,咱们也没带翅膀,飞不过这莽莽群山去。”

张锋聚翻了翻白眼儿,“老段,你这话我就不爱听,蒙古人过得去,咱们凭什么过不去流了这么多的血,要是让木小子抢了先,你说让咱们这些人的脸往哪儿搁”

段从文脾气向来不错,不跟这个在古北口已经杀红了眼的家伙纠缠,而是转头看向赵石,道:“大帅,之后如何行止,还得您发话,末将觉着,这平定辽东之功,怕是难逃木将军之手了,只是,木将军麾下,尽多胡虏。。。。。。若是肆虐辽东,恐有不妥之处,是不是派人过去,给木将军传个话,让他约束众人,不得妄行”

这话说的委婉,但意思也极为明白。

大家伙儿都想去金人国度上京城转一圈,可不独张佩官有这样的想头,他段从文的心思也不差。

只是明着去争功有点说不过去,换了个比较说的过去的说法而已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相议二

阿草上班了,十一长假下来,种种不适应,更新也只能换在晚上了。

“费了这许多力气,自然要毕其功于。”

赵石道了一句,旁边两个人立即竖起了耳朵。

赵石斜眼瞅着两个人笑了笑,接着道:“不管怎么打,这一战都已胜券在握,只是我在想,之后平定辽东,你们谁又愿意为国守之呢”

张锋聚和段从文,当即都愣了愣。

这事儿他们还真没想过,战功这东西自然不嫌多,只是辽东嘛,说起来,还真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契丹人,女真人,或者是蒙古人,纷纷在此立国不假,但他们却都是地地道道的胡人,可见,辽东偏远苦寒之地,对于汉人而言,与西凉,平夏,榆林等传统的汉家西北边塞之地,又有不同。

这地方山高皇帝远,一年当中,几乎有小半年处于冰雪覆盖之下,比之草原,也差不了多少,守在这里的将军,自古以来,差不多都等同于流放了,武将如此,文官更不用提,到了这儿,半条命也就没了。

张锋聚想了想便摇头道:“辽东宣抚使,听着不错,不过,即使是朝廷给个节度使出来,小弟也是不会来的,大哥还是另选高明吧。”

他这里直言不讳,段从文却只能选择默然不语,张锋聚和大帅是结义兄弟,他不是,所以只能用沉默来代替拒绝。

看着两人神色。赵石抿了抿嘴唇。心道。胡人屡屡以辽东为立业之基,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什么皇者之气云云,大多都属无稽之谈,看来啊,原因只有一个,大家谁也不愿来此罢了。

久而久之,这里难免就成了化外之地,和草原也没什么两样了。

而在他看来。辽东,实际上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有着出海口,高丽等小国近在咫尺,不愁没有功勋战绩,辽东的物产,也算丰饶。

中原是好,但辽东也不差,在这里天高海阔,不用受那么多的拘束。谁要是能据守于此,其实是难得的福气。

不过他也承认。若非这些年在京师呆的百无聊赖,这样的一些想法,断不会出现在他脑海之中。

像张锋聚,段从文这样的封疆大吏,定然不会。

本来,想着挤兑两人一句也就完了,这时两个人的样子,却让他略有气闷,不由回首笑谓众将道:“辽东地远山高,今日一战,蒙古诸部,已是穷途末路,我问你们一句,之后,谁愿据守于此,再不让东北诸胡,在此兴风浪,使之归于秦土”

众将讶然,张锋聚和段从文对视一眼,都有了些尴尬。

畏艰怀难,这是让大哥大帅失望了

站在城墙上的秦军将领们,意愿最为分明的,其实只能是河北降将张柔,辽东这样的地方,对于秦军众将而言,都差不多,都需要琢磨一下,但张柔不会,他很愿意在辽东扎下根基,说不定,日后就能出个辽东张氏呢。

但世事就是这般,旁人开口没什么,只他张柔,就算说干了嘴巴,辽东也不会归于他张柔治下。

以河北降人之身,而治辽东之地,那是想也不用想了,除非大秦君臣上下,一起犯了糊涂,不然的话,谁也不会让一个河北降将,再次握有这样的权柄,难道再让辽东出个李任权这样的地方诸侯不成

不过,也不用张柔纠结太多,片刻之后,便有人大声道:“大帅,末将不才,愿领此重任。”

说这话的人,想都不用想,能巴望上宣抚使的位置,又能理直气壮的说出来,只能是兴武军指挥副使王胜保,其他人,无论战功,还是资历,离着宣抚使的位置,还要差上。

如果身后的大军到了,也许这样的人还能出现几个,不过现在嘛,这里只有王胜保一人而已。

而实际上,赵石问出这句话,也有些不妥,他是大将军不假,但辽东宣抚使这样的职位,也不是他能一个人说了算的。

但此时此刻,城墙之上的众人,却都没当回事儿。

私授官职,这样的忌讳,在大将军江善那里,就能掀起滔天波澜,且人家江善还没有将朝廷抛在脑后的意思,而出自大将军赵石之口,众人却都深信不疑,这就是所谓的军中威望,也同样就是两位大将军之间的差距。

赵石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好,有这样的志气,将来必定有一番为,现在嘛,既然有志于此,那就是花费气力的时候了,下去点兵,所有骑军所部,休整一日,明早拔营,随我过燕山,去辽东走一趟。”

“末将遵令。”

“大哥,已经入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下雪,一旦大雪封途。。。。。。”

张锋聚急急相劝,北上辽东,已成定局,但在他看来,今年怕是不成了,却不成想,大哥却还要急急进兵。。。。。。

段从文也有着意外,不过他比张锋聚想的要多的多,大帅要进兵,不定就是事出有因。

要知道,大帅率兵北来,整个将大军从中原之战中拉了出来,其间,恐怕花费了不知多少唇舌,许给了朝廷重臣们不知多少好处,又在皇帝陛下面前,许下了怎样的承诺,才能让朝廷上下点头。

所以,赵石的急切,在他看来,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劝不劝的,没多大用处。

说不定,今年若不北上辽东,那明年的时候,大军也只能顿兵河北,再无北上的机会了呢。

而刚才的话题,说不定就是大帅在借题发挥罢了。

思索片刻,段从文咬了咬牙,张培贤,江善等的前车之鉴,让他对朝廷中事,有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若是搁在以前,他会一言不发,更改不了的事情,劝一句两句,又有什么用呢但现在,他却只是想了想,便道:“末将愿随大帅只是大帅,朝廷是不是定下了收兵的时日,又定在什么时候,您也得让末将心里有底不是”

这就是自甘为心腹的意思了,这也是他在这些年的军中动荡中,得到的唯一感悟。

不管朝廷上的那些重臣有多少主张,但大将军赵石,一直荣宠不衰,在军中诸事上,也总是能一言九鼎。

张培贤,江善,杜山虎这些大将军,看着不含糊,但去留之间,也许只在大帅一念之间罢了。

他段从文,也堪堪走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上,自不能再像以前般,对此视而不见,只是埋头于军务当中了。

那边儿的张锋聚一听,也立马醒悟了过来,因一直在外领兵,对朝野中事的敏感,不如有个做了多年的兵部侍郎的老子的段从文那么敏感。

但他也算是家传渊博,三叔张承,又在枢密使的位置上,不会对朝中之事太过陌生。

其实,也正是有张承,赵石这两位在朝中主事,张锋聚才不用想的太多。

这样的因果,很难说的明白,但有着深厚根脚的人,总是想的少一些,却是真理。

张锋聚无疑就属于想的比较少,但绝对不傻的那些幸运儿中的一员。

不用多,只段从文一句话,他也就明白了过来,不由扬眉吐气,恨恨一拍城墙,“朝廷大哥,大雪一旦下起来,冒然进兵,便多有凶险,嘿,不多说了,小弟可不愿在此担惊受怕,也愿随大哥走这一遭,大不了,咱们兄弟在雪窝子里跟蒙古人比比,看谁能耐寒罢了,谅那些王八蛋也没那个本事,能奈何得了咱们。”

两人虽都说的是一件事,都有着随赵石北上的心思。

但听在赵石耳朵里,自然是张锋聚说的更贴心,在朝中呆的久了,这揣摩人心的本事,已非是当年可比了,段从文那点小心思,哪里能逃得过他的眼睛。

不过,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人心这东西,他现在已经看的分外明白。

内外有别,亲疏分明,才是常理,身为上位者,只需要看到,在某一件事上,谁更值得信任,值得重用,也就是了,没必要纠结于人心难测,谁跟你更贴心,谁又居心叵测。

那只会让你一事无成,最终将事情办砸了而已。

赵石大笑,状甚欢欣,抬头望着远方道:“朝廷上的事情,你们不用多管,我心里有数,只是,这一战,能今年结束,便不能等到明年,也不用担心天气,燕山道路崎岖不假,但咱们有向导,蒙古人的大队骑兵,能翻山而过,咱们又有什么不能的”

“木华黎也不会将蒙古人堵在燕山之中,逼他们东去,咱们率兵北上,正好合围其于燕山之北,一战而定辽东,嘿,若非与陛下有约在先,这辽东大地,在我看来,到是个不错的地方,还用你们来争,我自己就想在这白山黑水之间,图个逍遥痛快了。”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不安

张锋聚和段从文悄悄对视了一眼,都是目光闪动,心中多有所想。

张锋聚向后摆了摆手,众将会意,纷纷告辞离去,留下三位大将军单独叙话。

张锋聚又瞅了段从文一眼,目光沉沉,似有警告之意,段从文微微笑了笑,敛下眸子,算是稍稍示弱,但心里也也有些恼火,你张佩官就算官大一级,但给他使威风,却还差着一些。

若非看在大帅面子上,不然的话,到是要跟其人理论理论。

张锋聚不管那么多,在他眼中,天大地大,能让他张佩官忠心效命的,不是什么朝廷,只有眼前这位大哥。

这个时候,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大哥话中虽有激昂之意,却也隐约透出了些退隐之心。

这肯定是在朝堂上受了委屈,想想也知道,朝廷上那些人,定然都红着眼珠子盯着前方将士们浴血满身得来的那点子功劳呢。

而这些年,大哥在京师肯定也没少受了委屈。。。。。。他们也不想想,大秦若没有了大哥,能有今日之局面

凭他们那点子能耐,有谁能率兵平灭诸国,在短短二

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好看书吧haokanshuba.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大宋小农民我在异世界召唤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金玉满唐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谍海无名带着美女闯三国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朕,剩者为王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继兄不善我在水浒做奸商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乱世种田日常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臭县令朕怀孕了最狂上门女婿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大明风流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HP)Forgive谍战风云录:大宋朕,乃万岁!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我家娘子太体贴明末:边军不退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