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好看书吧haokanshuba.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完这话的时候,恰好一个板车过来,她便招手,径自上去了。
那黄专家站在那里,倒是怔住了,口中不由喃喃地道:“大明正统二年春二月十七日恭造……这款上写着“大明正统二年春月十七日恭造……”
一时竟仿佛魔怔了一般。
那盖罐仿得几乎乱真,可以让苏玉杭这等人物打了眼,是何等人物所仿?既有以假乱真之功,为何却偏偏落了一个这个世上根本不该存在的款?
旁边苏玉杭也是蹙眉:“春月,春月……?”
苏鸿燕听着,疑惑:“春月怎么了?那是几月?”
苏玉杭眉头紧皱:“这里的春月,应该是农历二月,二月为仲春,《白虎通疏证》中有记载,岁再祭何,春求谷之义也,是以仲春之月择元日,命人社。”
苏鸿燕茫然:“然后呢?这不就一个别称吗?”
旁边的黄专家也猛然意识到了:“《援神契》中也提到,仲春获禾,报社祭稷,社为掌管土地之神,稷为古代食用之粟,用以帝王祭祀五谷之神。”
苏玉杭和黄专家对视一眼,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这个落款,把二月唤做春月,春月,便是祭祀之意,那就有一种可能——
苏玉杭眸中泛起沉痛:“大明正统二年春月十七日恭造……所以这是奉旨烧制,用于春月祭祀的瓷器?”
如果是祭祀所用的器具,又是奉旨烧造,所以敢在瓷器上落款,那仿佛就能说得过去了。
黄专家也迷茫起来:“如果这真是一件仿造,大费周折,不至于仿这么一件露怯的,况且这落款的用辞如此讲究……”
显然能落出这个款的,并不是对历史文化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一个对明朝礼制精通的人,特意落了一个三代空白期的款?
苏玉杭猛地惊醒过来:“那个宋老三,就是琉璃厂圈内的,如果拿不准,他不会伸这个手!”
黄专家眯起眼:“可三代空白期,哪来的瓷器,还是这么一件……”
他依然沉迷于三代空白期的窠臼中,不过苏玉杭已是悔恨交加,他忙对自己女儿道:“你那个朋友住哪儿,人呢?我们赶紧去追——”
到了这个时候,苏鸿燕终于有些明白过来了。
她呆呆地瞪着眼睛:“爸,你意思是说,这可能是真的?人家初挽说得是对的?那,那咱们可真是丢人现眼,人家一片好心,咱都给糟蹋了!”
黄专家依然摇头,喃喃地道:“我觉得不至于吧,这如果是真的,那算什么,三代空白期竟然有留世的瓷器,还落了款?”
然而苏玉杭已经是心痛难忍。
他知道,如果这真是明初瓷器,随便哪个年间,都是捡了大漏,如果真是正统年间的,那就意味着,这是考古学上的空白,是打破明朝三代空白期的关键证据!
甚至,明朝三代陶瓷的研究历史都将为之改写!
他咬牙道:“不行,我们去追她,得问问——”
苏鸿燕跺脚:“爸,哪能这样,人家已经买了,咱不可能找回账!
别丢人现眼了!”
苏玉杭一呆,之后想起刚才种种,一时竟是牙关紧咬,悔恨交加。
他隐隐意识到,自己竟然与这么一件大好机缘失之交臂了!
初挽捧着手中的小盖罐,她知道自己把这个漏拿到手了,至少她和聂南圭的这一局,她又赢了。
当然她也知道,自己得了也是有些烫手山芋。
自己对于这明初青花瓷的考古价值并不感兴趣,更多的是为了收藏,为了盘活资金。
这么一个小盖罐,很难得,但是一时半会,珍珠蒙尘,世人不识,她就很难卖出去。
如今看来,只能等过两年明初官窑遗迹挖掘,到时候会出土相当一部分三代空白期的残器,自己这小盖罐的价值就能得到承认,自然能卖出好价钱。
只是这么一来,她手头的钱就紧张了,甚至还欠了陆守俨二百块。
虽然陆守俨并不会要她还,陆守俨也不缺这个钱,但是从她的角度,她是要正经做生意,她不可能凭空拿别人的钱。
哪怕是夫妻关系,她也不喜欢在金钱上含含糊糊的,以后说不清楚。
初挽略想了想,直接过去了琉璃厂文物商店,找到了一个叫胡瑞秋的。
那胡瑞秋在文物商店干到了经理的位置,自然是不轻易能看到,初挽就让人说姓初的找他,这下子没几分钟,胡瑞秋就匆忙过来了。
胡瑞秋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看上去倒是有几分斯文气息。
他原本是河北蓟县人,民国时候来东四牌楼做学徒,那个时候他们东家严厉,平时有什么都藏着掖着,他学不到本事,后来去窜货场上跟班,初家老太爷觉得他品性好,做事踏实,每每碰上指点几手,他才学了一点东西。
就仗着这点本事,加上他自己攒的一点钱,他自己也开了一家小古玩店,专门卖官场上互送的瓷器和小零碎,也就是俗称的“礼货”
,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
之后家里遇上事,买卖黄了,他便过去宝古斋给人当伙计,解放后,宝古斋公私合营了,归入了北京文物公司名下。
那十年时候,胡瑞秋仗着之前当过学徒,站起来诉苦,倒是混了一个好成分,他自己又有些本事,便被安置在了文物商店,现在已经干到了经理的位置。
胡瑞秋见到初挽,便笑了:“你是初挽,都长这么大了?”
前几年,初老太爷想让初挽多长见识,让初挽来过,这边的文物商店有内柜,这种内柜是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比如高级知识分子,以及一定级别的官员,那是供学习参考用的。
当时胡瑞秋带着初挽,很是看了一些东西,长眼力长见识。
一时寒暄了几句,初挽也就进入正题:“胡爷爷,我今天过来,是有个事,得叨扰你。”
胡瑞秋忙道:“别说叨扰,有什么事,言语一声就是了。”
初挽便说起自己手中的小琴炉和小盖罐:“开门货,留在手里慢慢出肯定能卖好价,就是我急着用钱,最近也不太方便,所以想着胡爷爷有什么门路吗?”
说着,大致说了一下自己的心里底价,那小琴炉至少八百,小盖罐她是希望能定在五百以上,这样卖出去后,她手头就能有一些钱了。
胡瑞秋听着,便道:“行,我倒是认识几个,都是有眼力的,帮你牵线搭桥问问。”
初挽大致描述了下,胡瑞秋却笃定地道:“孩子,你不用说这么多,放心好了,你的眼力,我肯定信得过,这东西你断在什么年代,那就是什么年代。”
他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才一言难尽地笑着说:“我算是看明白了,真真假假的,谁知道,话都是从行家嘴里说出来的,谁站得高,谁说得对。”
初挽一听,笑道:“好,胡爷爷,我就擎好了。”
小琴炉到底是通过陈书堂买的,虽然自己以后嫁人走出来后,便不会和陈书堂再有交道了,但是一直留在手里,到底是怕生了后患,倒不如干脆卖出去变现,这样自己可以还给陆守俨钱,同时手头也有一些活钱。